首页

魅族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29 12:00:39 作者:青海柴达木页岩油整体产量呈上升趋势 浏览量:27738

  中新网重庆3月17日电 (记者 钟旖)记者17日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全国首个系统培养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本科大学生的微专业日前在重庆正式开班。

  “人力资源服务微专业”由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建设。

图为人力资源服务微专业开班仪式现场。重庆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供图

  据介绍,微专业是近年来一些高校推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高校现有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

  “本次微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人力资源服务业各类管理运营工作和服务业务的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西南政法大学人力资源服务微专业有关负责人表示。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主要就业方向有哪些?在该负责人看来,人力资源招聘、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教育培训、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背景调查、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以及人才测评、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等都是未来就业的方向。

  根据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市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近4000家,从业人员达3.3万人,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人员占比不足3%。

  “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势头,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需求量大,行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微专业的设立,是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从业队伍专业素质能力建设,深化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的一次“重庆探索”。

  “微专业是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创新探索。创设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微专业,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选择,并且通过法商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高素质人才。”西南政法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尝试探索创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学院,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新生力量。(完)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发改委:今后几个季度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回升 认为出口商品多就是产能过剩站不住脚

贵阳11月19日电 2024“看中国 听世界”论坛19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论坛以“深化改革开放 共谋全球发展”为主题,来自50个国家的政党、智库、企业、媒体等中外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

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建议北京开放更多类型道路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23日早晨,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9号线因触网挂冰,造成9号线松江南站至九亭站区段(共9个站点)停运,5号线闵行开发区至东川路站(支线共5个站点)停运。为应对这一突发事件,上海警方会同运营方在故障区段启动公交短驳预案。

航拍冬日宁夏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

推进社会治理。在履职办案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法治社会建设。持续引领正当防卫理念,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快餐店老板与持刀闯入店内敲诈行凶的歹徒对砍致其死亡,棋牌室管理员制止酒后持刀滋事者将其划伤,检察机关均认定不构成犯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公平正义“最大公约数”。某学院副院长猥亵未成年女生,该生父亲愤而将其打成轻伤涉嫌犯罪,检察机关综合考量,对事出有因、情节较轻且自首的打人者依法决定不起诉;对仅被行政拘留的猥亵者监督立案,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彰显法理情统一的司法力量。坚持标本兼治,结合履职办案发出检察建议3.9万份,促进诉源治理。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储粮集团公司发出第九号、十号检察建议,防治职务犯罪,共护粮食安全;针对养老机构内侵犯老年人人身权利问题,向民政部发出第十一号检察建议,促进强化监管。北京检察机关深挖办案中发现的涉及上万张特种作业假操作证问题,推动查办制贩假证人员126人,督促主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溯源整治假冒国家机关官方网站226个。

郝时远: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强调民族团结进步

2023年9月6日,为促进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交流与合作,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在香港中联办教科部、香港教育局、四川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立。在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帮助下,香港港专学院等7所香港院校的学生到四川交流学习。而部分四川院校的学生在香港实习后,还获得了留在香港工作的机会。

广西靖西加快兴边富民进程 增强各族民众互嵌式发展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其发挥作用过程就是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新型劳动者通过新型劳动工具作用于新型劳动对象的过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通过创新驱动促进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工具等新型要素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更要实现新型生产要素合理匹配、优化组合的跃升,从而形成更高效率、更好水平的生产函数,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快速提升。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普遍联系的视角处理好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关系,形成各生产要素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要充分发挥新型劳动者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活跃的主体作用,发扬科学家、企业家和工匠精神,大力培育新型劳动者;要充分认识把握数据等新型劳动对象的属性,适应数智化时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劳动工具具有的革命性的力量,同时,也要认识到新型劳动工具效能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新型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新型劳动对象的丰富场景、新型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